

春天濕困
香港在疫情陰霾下,漸漸步入春天。春天潮濕,有時連牆壁地板都冒水,加上天氣乍寒乍熱,大家早晚要多穿一件薄外套,保持身體溫暖。身體強健,才有利長期對抗疫情。 這兩天不少病人突然出現腸胃症狀,有胃口不好的、胃脹的、大便稀爛的、大便排不乾淨的、有反胃頭暈的,問他們有否進食不潔食物,...


《東網/東方日報》訪問:Dr.東:水腫伴隨元宵殺到 急救可用薏米水加玫瑰
註冊中醫師陳曉萼表示,春天是潮濕季節,亦是氣機上升之時,當氣機不暢的人一遇濕氣會加劇身體負荷,令體內更易聚濕,而濕重情況主要反映在四肢及臉部,令整個人看來較浮腫。長期飲食失調、食無定時或嗜甜嗜鹹,容易形成脾虛或肝氣不足的體質。 更多 READ MORE


再說濕邪
「山神」復來,又是一連數天的狂風暴雨,正如近來的濕邪,纏綿不休。 濕重為身體受水邪、水濕或痰濕困擾的表現,而肥胖人士多有痰濕,故較易受濕重影響。濕重的人常覺得感到疲累、頭重、肌肉和關節酸痛,此情況反映濕邪阻礙了經絡的氣血循環,「不通則痛」,引起酸痛。在濕度高或下雨的日子,上...
「濕重」
整整一星期,又大霧,又下雨,洗好的衣服擱在一旁,一直都未乾。人隨著陰濕的天氣也變得昏昏沉沉,提不起勁,彷彿慢幾拍。 濕性重濁、黏滯,容易阻礙氣機、圍困清陽,而且纏綿,病情較長。濕邪合寒邪,形成寒濕之証;濕邪合熱邪,形成濕熱之証。...